第一百二十八章:既然有眼,何妨一睁_都市之叫我大师
笔趣阁 > 都市之叫我大师 > 第一百二十八章:既然有眼,何妨一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二十八章:既然有眼,何妨一睁

  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自我矛盾的写法,希望你们能看懂,看不懂就多看几遍

  听着老僧和老道为清玉和清颜自报名号,破戒和张如尘一愣。

  为何那么多经书中记载的人会出现在这里?

  破戒和张如尘震惊,尤其是后者,第一次以为是自己眼花了,这些人和画像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当然,这里所指的书中记载人并非是众佛,也非群仙,而是在那历史长河中耀眼的佛、道大家。

  比如这十位老僧分别是:摄摩腾.竺法兰(公元67年-不知)、佛图澄(232-348)、释道安(318-385)、慧远(334-416)、法显(337-422)、道生(东晋时期)、菩提达摩(不知-528)、、玄奘(600-664)、鉴真(688-763)、道济(1148-1209)。

  而那十位老道则分别为:范蠡(公元前536-公元前448)、鬼谷子(战国)、张良(公元前250-公元前186)、华佗(145-208)、诸葛亮(197-207)、王羲之(303-361)、陶弘景(456-536)、李淳风(602-670)、吴道子(680-759)、李白(701-762)。

  这里可能有人要问,十位老僧还说得过去,但这十位老道似乎并不是道人啊,他们有的是大夫、诗人、画家、政治家、商家、天文学家,不是道士啊?那么这就是你们的孤陋寡闻了,或者说,只知道他们的表面身份,却不知晓他们的底细,其实他们皆是道家一派,只是走的道不同,有人以医入道,有人以诗入道,有人以画入道,有人以商入道,正所谓大道万千,姹紫嫣红,虽道不同,但却同为道家之人。(这一点,百度可以回答你们,那么为什么偏偏是这十人?因为其中自有用意)

  当这些人站在一起时,平平常常,破戒和张如尘还不觉得有什么异样,但当这二十个人分开时,各自身上散发的那种独特气息却是如同群星璀璨,耀眼至极,不用多说,他们皆是一代高人,冠绝一世。

  那么又有人可能会疑惑,破戒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大乘佛寺常年封闭,如何得知这些个名僧?要知道,这十位名僧乃是不同朝代,为何破戒会知晓?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入世之后看过了很多书,其中自然有佛家名僧典籍,其中唯独这十人,令他记忆深刻,那么为何是这十人?因为这十人虽同为僧佛,但所走的路不同,所讲的经不同,收获的自然也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那就是他们皆以普度众生为己任。

  那么还有一个问题,张如尘常年不下山,是如何得知这些个历史长河中的名人?或者说道人。

  对此,张如尘给出的解释是:这十人皆登过武当山,被山上人所记载,并留下一幅画像,流传至今,但那十张画像是被封存起来,张如尘有幸见过,记忆斐然,并百思不得其解。

  明明不像道士,为何自称道士?

  那么最后要说两人此时共同的疑惑,为何这些明明已经消失的人为何会出现在这里?老农夫没有给出他们想要的答案,他只撂下一句话:“想知道?自己去问。”说完便带着清玉和清颜去他家做客,他的家是一座草房,很简陋,但却是在中间小路上,显示着他的地位不凡,或者说作用不凡。

  当老农夫带着清玉和清颜去往自己的住处时,十位老僧和十位老道便相继离去,返回各自的寺庙和道观中。

  也就是说,此处总共有十座道观和十座寺庙。

  此间只剩下破戒和张如尘。

  破戒微笑道:“张道友此时有何感想?”

  张如尘一脸感慨,自从下山之后,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心惊,这是他前所未有的经历,尤其是现在,他见到了那么多传闻中的人,岂能淡定?于是他便说道:“小道想去找他们,论道。”

  破

  你现在所看的《都市之叫我大师》第一百二十八章:既然有眼,何妨一睁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请百度搜:进去后再搜:都市之叫我大师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i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