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财不如掌家_大明第一贡生
笔趣阁 > 大明第一贡生 > 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财不如掌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五十七章 分财不如掌家

  张周入贡院了。

  带着王明珊、刘贵和一个厨子,人其实也并不多,另外皇帝还特地让锦衣卫几个人跟着一起进去,是为了保护张周的安全。

  在大明,乡试之前虽然没有什么“上马宴”,但在考试之前考试官之间还是要见一见,尽个礼数,因为顺府考场的考试官早就知道本次的主考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周,所以当近乎所有人都在等他张周一个饶到来。

  也包括提前两个时辰入贡院的杨廷和。

  张周来得算比较晚的,不过只要在黑之前进场,也没人会什么。

  考试官中以顺府的官员为主,都是监场和提调等官员,如今尚且没有开考,所以也不分什么内帘官和外帘官,会面的时候就好像是一次聚会,众人皆都过来给张周行礼问候。

  “诸位客气了,本人也是第一次主考乡试,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望诸位多加赐教。”

  张周面挂笑容。

  进到内帘,把住的地方先安顿好,随后是杨廷和单独来拜访他。

  杨廷和年已过四十,身材并不高,但看上去很稳重,脸上留着山羊胡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但在张周面前却显得很谦卑谨慎。

  行礼时,杨廷和也先对张周之前替他谶言老母亲生病的事,做了感激。

  张周道:“只是算到杨翰林家中或有大事发生,也不确定是什么,就跟陛下提了,是陛下特地让你回一趟蜀中,若让你能侍奉老夫人最后一程,也是陛下体恤臣子。”

  杨廷和道:“陛下隆恩,自该铭记。”

  张周笑着问道:“不知道杨翰林可有想好,出什么题目?”

  杨廷和一怔,随后好像明白到什么,往四下看了看,确定隔墙没有耳之后,才道:“昨日入宫,面见过陛下,陛下有言,一切以蔡国公为主便可,蔡国公可自行定夺。”

  “是吗?还是应该让杨翰林多帮忙才对。”张周并没有马上应常

  皇帝让你听我的,你就听?

  你杨廷和在历史上的名声,那也算是“铁骨铮铮”,虽然你的闪光点并不在弘治朝,但怎么你的铮臣名声也不是假的吧?

  “题目,在下可做参考,若是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蔡国公也可指点。”杨廷和一点都不争。

  张周道:“也挺好,如果是一人出题的话,消息外扬,难免会让人觉得,这题目出得有些偏颇,还是应该互相取长补短,今夜各自拟几个题目,我们再做商议,从中选出几篇四书文和五经文的考题,你意下如何?”

  “善。”杨廷和点头。

  一起出题,汇总到一起,然后从中挑选题目,也算是正经流程。

  皇帝让听张周的,杨廷和也很怕从中出什么岔子,现在张周要按照规矩来,算是没有给他出难题。

  ……

  ……

  当晚本有宴请张周的宴席,名义上不是上马宴,更好像是众同僚对他的宴请,但张周表示了回绝。

  都带了厨子进来,自然要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张周最近也在“减肥”,虽然来到大明之后奔波不断,但总归身体还是稍微有些发福,张周也是打定心思要进贡院吃点苦头的。

  张周拟定了几道题目。

  四书文和五经文的题目,都是截取四书五经的一段话,就算是个门外汉,只要能将四书五经通背,也能出题。

  但要把题目出得高深,也是一门学问,尤其是要讲求对应时事。

  刘贵黑之前就在外面搭架子,架子是用来晾晒衣服的,因为张周也是自带了衣服到内帘,还有独门独院,这里也算是张周的一方地,随后又是一番安排,主要是要把一些安保的疏漏给补上。

  “让他别忙了,这里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还有人要来行刺我不成?”张周让王明珊出去通知刘贵,让刘贵别折腾。

  等夜深时,张周都已经准备就寝,这边刘贵在外面喊着通报,是杨廷和来访。

  张周便在自己所住的院里,接见了杨廷和。

  掌灯之后,杨廷和坐下来,当看到张周这边有独门独院,还有专人在伺候着,杨廷和难免露出一些羡煞的眼神。

  朝中权贵,连来当个乡试主考,待遇都跟旁人不同。

  “题目已做了草拟,怕有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提前来跟您商议一下。”杨廷和丝毫没有把自己当成翰林院的前辈。

  也是杨廷和知道,由于自己几年没在翰林院,翰林院中格局已经变了不少,杨廷和需要靠张周的力量来支撑。

  就算不投身到张党,至少也要跟张周稳定关系,且此番皇帝让他来配合张周选才,无形中也给了他这样一次跟张周建立良好关系的机会。

  张周道:“我这里也出了题目,那就别来日了,明晚上考生就要入场,后一早就要开考,印题的事,也要加紧了,不能耽搁。”

  乡试的规则,也必须是在考试之前出题,不能提前。

  且是在内帘锁门之后再出题,中途惟一的运送,就是在开考的当早晨,从内帘直接送到考场,交给考生,而题目也不是现场派发,而是早就印在卷子上的。

  这需要提前都把事给做好。

  杨廷和问道:“不知此番是要选拔中正之才,还是守业之才?”

  “嗯?”张周打量着杨廷和。

  这杨廷和,问话的方式都跟旁人不同。

  张周稍微琢磨了一下,所谓的中正之才,应该的是以后能做中正之官,是要那种不偏不倚且能果断做出决定的,相对比较激进一些。

  而守业之官,则就比较谨慎,是要恪尽职守把自己的差事做好。

  一种偏向激进,一种偏向于保守。

  张周道:“文章以才而出,还是不要先定基调,只要有学问,怎样的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实张周也没想到要选怎样的人出来帮自己。

  再了,一次乡试,真就能选出什么人,为自己所用?

  这次主持乡试,更多是为将来主持会试做铺垫,也是告诉全下人,他张周是可以作为主考官存在的,以后让下的士子在骂张周之前,掂量一下将来会不会“犯”到张周手上。

  若是将来你考乡试或者会试,正好由张周作为主考,你猜会不会对你的科举之路造成影响呢?

  “那就应多应以仁孝为题。”杨廷和完,又补充了一句,“在下想来,这也乃是陛下的意愿。”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ia.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ia.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